2023年盛夏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十周岁生日。
这项起初仅覆盖少数城市、仅千余人参与的谈球吧官网赛事,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群众性击剑赛事,十年间,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普及与飞跃,更承载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、汗与成长,联赛不再只是一项比赛,而是一个符号,一种情结,一个无数剑手与家庭共同书写的成长故事。
2013年,中国击剑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。
伦敦奥运会上,雷声的男子花剑金牌、李娜的女子重剑团体金牌,让击剑这项曾经被视为“小众”甚至“贵族”的运动,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,热潮之下,一个现实问题随之浮现:顶尖运动员的辉煌之后,群众基础何在?如何将奥运带来的热度,转化为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?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应运而生,它的诞生,并非为了再造几个雷声或孙一文,而是要搭建一个最广阔的舞台,让每一个心怀击剑梦的普通人——无论是孩童、青年还是成人——都有机会穿上剑服,走上剑道,体验这项运动的速度、智慧与礼仪。
首届联赛,仅设三站分站赛和一站总决赛,参赛人数刚过千人,在许多资深击剑人看来,这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。“当时国内的击剑俱乐部刚刚兴起,数量不多,水平也参差不齐,联赛就像一条线,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。”一位自联赛元年便参与组织工作的资深裁判回忆道。
十年耕耘,联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。
赛事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,从最初的三站到覆盖全国东南西北的数十站分站赛,参赛人数从千人跃升至年均数万人次,参赛组别不断细化,从按年龄划分的U10、U12、U17,到按专业程度设置的公开组、老将组,联赛真正做到了“全民参与”,比赛地点也从一线城市延伸至众多二三线城市,将击剑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。
这场“燎原之势”的背后,是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大众体育消费升级,更是无数个家庭的选择与支持。
“十年前,我跟别人说孩子练击剑,大多数人会问‘击剑是什么?’身边朋友的孩子好多都在练。”一位来自上海的剑童家长感慨道,他的儿子从U10组别打起,如今已是U16组别的“老将”,父子俩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联赛赛场。“联赛就像我们家的第二个日历,一年的假期和旅行,基本都围绕着比赛日程来安排。”
联赛不仅是一项赛事,更是一个庞大的社群,孩子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,家长们交流着育儿与陪练的心得,教练们切磋着教学的方法,许多人的周末和假期,是在高铁、酒店和比赛场馆中度过的,这段共同的经历,构成了他们家庭记忆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。
对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,联赛的意义远超越胜负与奖牌,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,传授着竞技体育之外的人生课程。
它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。
剑道上,电光火石之间,胜负立判,没有团队可以依赖,没有运气可作借口,一切结果都由自己承担,哭过、笑过、沮丧过、狂喜过……每一次情绪的波动,都是成长的契机。
“我记得女儿第一次打联赛,小组赛都没出线,哭得稀里哗啦。”一位北京的母亲说,“后来,教练和我们都鼓励她,失败是看清自己最好的镜子,她不仅能平静地接受失败,还会主动复盘比赛录像,找自己的问题,这种抗挫折能力,是课本上学不到的。”
它培养了自律、专注与尊重。
击剑训练极其枯燥,需要重复成千上万次的基本步法和刺击,日复一日的坚持,磨练出孩子们超凡的自律和专注,而击剑文化中深厚的礼仪传统——赛前敬礼、赛后与对手、裁判握手致意——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人格,懂得尊重对手、尊重规则、尊重这项运动。
更重要的是,它让梦想照进现实。
对于绝大多数孩子,练击剑并非为了成为专业运动员,联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追逐“英雄梦想”的舞台,站上剑道,戴上护面,他们就是自己的英雄,这份为热爱而拼搏的经历,这份为目标而付出的努力,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底气。
许多第一批参加联赛的孩子,如今已步入大学校园,他们中有人凭借击剑特长进入心仪的高校,有人虽然不再频繁训练,但那段“联赛岁月”已成为他们简历上亮眼的一笔和人生中宝贵的财富。
“联赛十年,我从小孩变成了大人。”一位现年大一的学生说,“它教会我的,不只是怎么打赢一场比赛,更是怎么打好人生这场更长的比赛。”
站在十年的里程碑上回望,成就斐然;展望未来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
后奥运时代的热潮逐渐趋于理性,击剑运动的发展需要更深厚的内生动力,联赛自身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竞赛品质、优化赛事体验、加强青少年梯队建设与专业体系衔接等新课题。
未来的联赛,或将更注重“质”的提升,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判罚、进行大数据分析以辅助训练和选材;加强教练员、裁判员的培训体系,提升整体专业水准;探索与学校体育、职业体育更深入的融合模式,打通人才上升通道。
更重要的是,联赛将继续守护它的初心——为所有热爱击剑的人提供一个实现梦想、感受快乐的平台,无论他们未来是走向世界赛场,还是走向其他人生舞台,在联赛中收获的友谊、勇气、智慧和成长,都将永远伴随他们。
十年,是一个时代的缩影,也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十年,是与中国体育改革发展和国民体育意识觉醒同频共振的十年,它用一把剑,丈量了无数人的成长轨迹,也划出了一条中国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亮丽轨迹。
剑指未来,下一个十年,更加可期。